江西境内的十大传统文化之一的杨公风水文化,源于东晋郭璞《葬经》,葬者藏也,乘生气也。气行乎地中,其行也,囚地之势,其聚也,因势止。聚之便不散,行之便于止。故谓之风水,它是古代科学,哲学,美学,伦理学,民俗至生态观念于一体的综合性理论。
综观历史,原始社会,“夏则居憎巢,冬则居营窟″。殷商周时期,相地主要是龟卜。周代相地运用卜筮。秦汉时期,是中国风水术的形成时期,从龟卜,卜筮转为相宅,相基,即“八宅风水术″,开始出现风水术著作,如《青囊经》,《青鸟术》和《二宅赋》等。魏晋时期:八宅风水术,遭到社会人士谴责,特别是王充《论衡》中“四讳篇”的批判,由乘星气的八宅风水,代之而起的是郭璞的《葬经》,乘生气的风水术。也是古代风水术迅猛发展阶段。
唐末时期,是风水由当朝传入民间时期,唐僖宗时,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(正三品)的杨筠松,号救贫,掌管灵台地理,主管宫庭建筑,公元875年黄巢起义,为逃兵祸,杨公(筠松),号救贫,携宫中秘藉《郭璞葬经》,远离长安,辗转奔波,南达虔州(今赣州),隐居杨仙岭,潜心二十余年,研究实践堪舆秘术,为卢光稠布局赣州古城建筑,为卢光稠点“天子地”葬母,点鹅形地建卢光稠高祖宗祠——宗泰宗祠。为于都畚岭张氏点葬仙鹅坟葬祖,杨公坝为管氏“板凳立向‘’建宗祠。这些古迹至今保存。杨救贫收徒讲学,也在兴国三僚村收曾文灿,廖瑀,搭三个矛棚,授徒讲学。撰经立著,主要有《青囊奥语》,《天王经》,《玉尺经》,《疑龙经》,《憾龙经》等,奠定了杨公风水的主要理论。
宋元明清以后,是杨公风水文化日臻完善时期,具有严谨的理论论结构,产生了赣派与闽派风水,风水主要以“三要素,五关健‘’为基本理论框架,风水术使用的工具由土圭曰影,发展到利用司南磁针的罗盘。杨公风水术家喻户晓,已成为千家万户安葬兴宅的民俗习惯,也是中国百姓经常说起的杨公风水文化。
杨公风水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其主要理论是“三要素,五关健”,具体指:“峦头,理气,和日课”。“龙,穴,砂,水,向”。
1.峦头是指用阴,阳宅后面的来龙,穴场两边,向上砂水的形势,主要体现在鬼,官,曜,禽四个字。
2.理气,用河图洛书,阴阳八卦,五行相生相克,和杨公风水秘传心法等理论来归有形之体,通过选址立向达到求取无形之气的目的。
3.日课是根据选址所立之向,结合人的生辰八字,仙命,采用相生相克,天星紫白,六壬造命,日时奇门等方法来选择操作时间,达到天,地,人三者和谐同一。
4.龙,称为审龙或挌龙。是指山脉潜伏,连接形势,俊秀,有太祖山,少祖山,父母山之分。祖山来龙方向,以生旺方来为盛龙,否则为衰龙。
5.穴,指利用罗盘根据来龙,结合水口的生旺墓,所选建阴阳宅的位置,杨公风水称证穴。
6.砂,是批明堂内所有来龙和朝峰。以及来去水流,也称消砂。龙峰好坏,主要以长生十二宫状态为准。
7.水,也称纳水,是指明堂内所有朝堂的水都纳入龙气,龙属阳,主丁,水属阴,主财。有阴从阳,而阳不从阴之说,也和消砂一样,以长生十二宫为准。
8.向,是指阴阳宅所朝的方向,有二十四山向,在罗盘的刻度上,山则向,向则山,由地支和八干四维组成。来龙证穴称为内气,消砂和纳水称为外气。
赣州谢地一炭老师在服务阴阳宅和授徒教学中,严格尊循上述理体糸,结合卫星图,理论联系实践,注重实战堪舆服务与实战堪舆教学。